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妇女工作 >>   调研思考   >> 详细页
小小七彩线 架起妇女居家创业金色桥
【信息来源:楚雄州妇女联合会】   【发布时间:2009-9-16 0:00:00】   【点 击 量:14777】

    近年来,楚雄州各级妇联立足妇联工作实际,紧扣妇女居家创业这一重点,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提出的“打造彝族文化精品、发展彝族文化产业、建设彝族文化名州”的决策部署,大力发展彝族刺绣产业,以“民族刺绣品开发项目”带动彝族妇女参与生产加工,为当地城乡妇女开辟了一条居家创业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创出了彝族刺绣特色品牌。

    一、先调研,为妇女居家创业找路子

    为了寻找一条既能使农村妇女居家创业、增收致富,又能与州委政府的发展思路紧密结合的路子,楚雄州妇联从2003年开始,多次深入到民族聚居村就民族刺绣进行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发展彝族刺绣产业,既可以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广泛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又能用小小的七彩线使广大农村妇女不用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就能把她们的聪明才智变成居家创业、增收致富。2004年,州妇联先后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外出到昆明市石林县毕氏彝族服饰服装厂、大理、丽江等地开展市场调查。调研后,确定在楚雄十月太阳历文化园、武定县、大姚县、永仁县四个示范点实施民族刺绣品开发项目。为了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州妇联成立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州妇联主席为组长、分管副主席为副组长,明确了责任人,四个示范县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同时确定了以培训为基础,以项目运作为载体,以支持妇女居家创业为重点的彝绣产业发展思路。四个示范点以集中设计、分散加工、整体组合、以销定产的运作方式,使民族刺绣品的产量和质量不断得到提高,辐射并带动全州1万余名彝族妇女参与刺绣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走出了一条“妇联+刺绣协会+彝绣女”联动发展,促进彝家妇女居家创业、增收致富的好路子,得到了州委政府的肯定。

    二、重培训,为妇女居家创业打基础

    为做强做大彝绣产业,不断提高民族刺绣品的价值,真正带动更多彝族妇女居家创业、增收致富,全州各级妇联自筹资金外出考察刺绣发展模式,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同时多方争取培训资金,邀请专业老师对彝绣女能手进行培训,并积极为她们提供市场信息和需求样品,拓展销售渠道。几年来共举办彝族刺绣培训班33期,培训彝绣女2342人次。通过培训,大大提高了绣女们的绣制水平和商品意识,激发了她们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和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动性,产品的市场价值也不断得到提升。如永仁县莲池乡的刺绣能手李济雁,过去以种植杂粮为生,年人均收入仅有400多元。参加培训后,现在她不但在彝绣技艺上有了拓展,而且在经济收入上有了快速提高,她的刺绣年销售收入已达4万多元,她已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当起了彝绣品营销经纪人,通过找订单,再组织全村的妇女加工,仅仅为她提供绣品的彝绣女能手就达30—40人,成为了莲池乡妇女居家创业带头人。

    三、建协会,为妇女居家创业搭建平台

    州妇联于2008年9月成立了楚雄州妇女彝绣协会,现有会员80人。目前,全州共成立妇女彝绣协会31个,有会员2141人。这些协会成为女能手之间互助协作、资源共享、宣传交流的平台,成为了彝绣女的“一座桥、一所学校、一个家”(“一座桥”就是彝绣协会成为了沟通会员与政府相关部门、女能手与彝族妇女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一所学校”就是指彝绣协会成为了培养提高女能手素质的培训学校;“一个家”是指把协会办成会员之家,为会员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武定县田心乡鸡街子村妇女专业刺绣协会,在丹麦与云南联办企业丹云公司的支持下,举办了10余期妇女刺绣培训班,通过培训,现全村已有147名妇女熟练地掌握了刺绣新工艺技术。目前,98名会员年平均收入在2000元以上,最高收入超过4万元,她们的特色彝族手工刺绣,已销往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协会会员在会长的带动下,利用农闲相互学习,切磋技艺,不断提高了彝绣女能手的刺绣品质量,会员李芬的一幅作品“彝山火把节”被州委、州政府选中为对外交往联络的赠品,售价达6000多元。

    四、抓服务,为妇女居家创业牵线搭桥

    为了更好地推动彝绣产业的健康发展,楚雄州各级妇联还千方百计为彝绣女能手做好牵线搭桥工作。一是成立彝绣展销部,为妇女居家创业建基地。为引导妇女实施彝绣发展项目,促进城乡妇女居家创业、增收致富,州妇联投入15万元妇女发展循环金,于2006年9月在楚雄州彝人古镇,扶持首届彝绣女能手王凤仙成立了楚雄州巾帼社区服务中心彝绣展销部。目前辐射带动的城乡彝绣女能手达200多人,人均每月增收500元。永仁县妇联2008年积极争取州妇联支持及自筹资金2.5万元,在县文化馆成立了永仁县巾帼社区服务中心彝绣展销部,并收购部分会员绣品进行展示,搭建了彝绣会员沟通交流和对外宣传、提升彝绣产品知名度的平台。牟定、南华、元谋等县妇联也先后成立了彝绣展销部。几年来,全州妇联组织共投入彝绣产业发展资金50多万元,共成立彝绣展销部17个,销售彝绣品2万多件,销售收入达150多万元;2008年彝绣女能手销售彝绣品1.74万件,销售收入达89万多元。二是项目扶持,鼓励彝绣女创业发展。州妇联从2007年起,争取到州委、州政府专项扶持资金每年20万元,用于彝绣培训和发展,仅2008年,州妇联就利用20万元专项资金运作项目10个,在10县(市)成立彝绣协会和建立展销部。各县(市)妇联在妇女发展循环金的发放工作中,将刺绣经纪人、刺绣女能手作为重点发放对象,对刺绣营销大户扶持循环金,帮助她们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产品规模化生产,吸纳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如“楚雄州十大彝族刺绣女能手”之一的永仁县莲池乡查利么村委会的彝绣女能手李芬,通过项目的扶持带动,她目前定时不定时联系的绣女达100多人,2008年收入3万多元,成为了全县的彝绣产业大户。三是搭建展示平台,为彝绣品找市场。2004年“三八”节,州妇联举办了“楚雄州民族服饰展演”,为产品的销售营造了较好的宣传舆论环境。2004年“火把节”期间,州妇联组织武定、永仁、大姚等县妇联参加云南省首届民族民间文化博览会,共有50余个品种,1千余件产品在会上展销,销售收入达5000多元。州妇联参加了在昆明举行的2007年“昆交会”巾帼旅游文化产品展销洽谈,销售收入达4000多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2008年的“火把节”期间,州妇联在彝人古镇举办了以“弘扬彝族文化,展示传统技艺”为主题的第二届彝绣作品展,近500多件绣品在火把节期间展出,大姚县民族工艺刺绣协会,展出刺绣工艺品1350多件,受到了中央国际频道记者、楚雄电视台等媒体的关注。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使我州的彝族刺绣品牌知名度得到一定提高,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五、树典型,为妇女居家创业立标杆

    全州各级妇联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通过发展彝绣产业,树立身边的榜样与标杆,同时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给予积极支持。州妇联先后开展了“楚雄州十大彝族刺绣女能手”等评选表彰活动,为妇女居家创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涌现出一批致富创业引路人,2008年全州树立彝绣女能手典型202名。如:大姚县自主创业的女大学生、县刺绣协会理事长樊志勇,在州、县妇联的帮助和支持下,于2007年11月成立了大姚纳苏民族手工艺品发展有限公司。经过不懈的努力,组织发动了62名协会会员直接参与刺绣产品的生产,并辐射带动刺绣女能手488名,实现了把协会会员培养成为刺绣女能手,把刺绣女能手培养成为发展经济带头人,把发展经济带头人培养成为女经纪人的目标。2008年,公司实现年产值57.28万元,其中,出口欧洲创汇达20多万元,农村刺绣女能手年收入达6000—14400元,在增加农村妇女收入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农村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几年的努力,楚雄州彝族刺绣的开发有了很大发展,花色品种不断增加,刺绣点发展壮大,许多妇女通过从事刺绣实现了居家创业,增加了收入,摆脱了贫困。据统计,全州参与刺绣的生产、经营、加工队伍人数达5万多人。广大农村妇女通过制作绣品,增加了家庭收入,改善了家庭生活,创造了新岗位,实现了新发展,充分展示着女性居家创业风采。

    各位领导、同志们,民族刺绣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意义重大。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组织引导民族刺绣产业的发展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民族刺绣产业的开发,可以使返乡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实现创业和就业,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收入和社会稳定。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虚心向各地州老大姐学习,深入贯彻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把我州的彝族刺绣产业抓得更加富有特色和成效。

主办单位:云南省妇女联合会
版权所有 (C) 云南省妇女联合会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滇ICP备10201700号-1 云南公安ICP备案号:530112020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