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妇女工作 >>   关注儿童   >> 详细页
2017年云南省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暨经验交流会在昆召开
六项目分享工作经验, “接地气”项目获好评
【信息来源:省妇联儿童工作部】   【发布时间:2017-7-18 15:05:40】   【点 击 量:13324】

6月22日,2017年云南省妇联儿童工作暨经验交流会在昆召开。来自全省16个州市妇联分管儿童工作领导、儿童工作专干和省内家庭教育专家学者110人参会。

创新发展贯穿全场

此次会议回顾并总结2016年、2017上半年妇联儿童工作开展情况,探讨并展望了2017年下半年家庭教育与儿童工作重点。“分享、交流、创新、发展”等关键词,贯穿会议全场。

当天,曲靖市妇联、保山市妇联、昭通市妇联、省妇联船房小区项目、西双版纳妇女儿童中心、瑞丽市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等6名单位或项目代表,逐一分享了其在工作中开展家庭教育和儿童工作方面的案例和经验台下“同行”认真学习的同时,亦结合工作实际现场提问,分享者一一作答。

省妇联邀请了云南大学教授高万红、云南省社科院研究员杨晶、项目专家贺平、西双版纳妇女儿童心理法律咨询服务中心主任龙思海,作为点评专家,给分享案例给出建设性指导建议

“接地气”项目引追捧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各级妇联如何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扎实而有效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探索儿童立体化保护体系,以及探索城市流动人口集中社区的家庭教育工作等,成为此次工作成果分享的重点。

昭通市妇联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特色服务---“背篓图书馆”,关注度高且现场气氛热烈。保山市妇联借助政府搭建的“995”平台,构筑儿童立体保护体系,通过妇联工作者与专业社工共同联动,将留守儿童的关爱精准到户。

曲靖市妇联通过建设儿童之家、家长学校和妇女之家等平台,为留守儿童提供优质家庭教育,引导和提升留守儿童家庭的家庭教育问题。瑞丽市妇女儿童中心根植于当地社区的项目,既服务了当地儿童,还将项目经验和实操输送至缅甸让更多的缅儿童益。

省妇联船房社区项目,扎根于昆明流动人口最集中的社区--船房小区开展流动儿童早教工作,帮扶弱势家庭建立立体网络。从入社区抽样调查和家访工作,到调研结果出炉,将绘本阅读、主题活动等引入社区的实操模式等,均做了详细解析和分享。

少数民族家庭教育应兼容并蓄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面临转型的当下,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家庭教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前景,面临挑战。少数民族优秀的家庭教育文化如何保护和传承?基于农耕文化的家庭教育文化,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更好地发展?

一直以来,一些地方在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时,“拿来主义”盛行,即使是在村寨里,不少人将城市家庭教育的观念、模式和方法,简单复制在村寨里,与当地传统文化易产生割裂和分离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实验和试点,专家一致认为,兼容并蓄,是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家庭教育的融合与融入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了解,目前云南16个州市中,西双版纳留守儿童数量相对较少,版纳学生在外地接受高等教育后,返回当地服务当地的比例高,与当地群众既有很好的融合,还能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群众。除了党和政府的关心,还得益于当地少数民族家庭教育文化的影响力

西双版纳州各级妇联多年来通过持续而深入地调以及大量的个例追踪、民族家庭文化挖掘,完整地发掘并记录了优秀的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家庭文化精髓。比如,哈尼族“一只鸡、一条狗、一堆火、一头猪、一杯茶、一座山”的山居生活,很好地契合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人“生存、安全、归属与爱、自尊、自我实现”的需求结构。  

龙思海坦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对于民族地区的家庭教育工作,只有根植于当地文化,兼容并蓄,才能更好地服务当地少数民族家庭。

云南大学教授高万红表示,云南的家庭教育工作和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应根植于多样性的云南特色,因地制宜,扎根于当地社区和农村,有效利用当地资源,自下而上,建立符合当地特色的服务团队和服务体系。

着力家庭教育,重点“控辍保学”

此次会议,还对2017年下半年妇联儿童工作部进行安排部署。

据悉,2017年下半年,云南省妇联儿童工作工作重心为:一是继续抓好“控辍保学”宣传倡导工作,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二是继续深化并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三是做好家庭和儿童工作改革,更好地服务于全省家庭教育和儿童工作;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留守儿童家庭亲子阅读活动;五是建立妇联主导的家庭教育讲师团队,更好地服务于我省的家庭教育工作;六是尝试购买社会服务,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和保护儿童的能力。

会议结束后,现场的妇联儿童专干纷纷表示,此次工作交流会,分享案例接地气,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创新力高,可借鉴和操作性高,而专家的点评和意见专业且前瞻性,对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和“控辍保学”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回去后一定会将先进的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将基层儿童工作和家庭育工作做得更好。她们也希望,明年能有更多的州市参与到工作经验分享中。

 

新闻链接:儿童工作实例分享

曲靖:整合资源 关爱留守儿童

在关爱曲靖市留守儿童工作经验方面,曲靖市妇联做了《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专题分享。截止2017年5月,曲靖市留守儿童超过8.8万人,曲靖市妇联通过建设儿童之家、通过家长学校和妇女之家等平台提供优质家庭教育等方面,引导和提升留守儿童家庭的家庭教育问题,通过拓展留守儿童维权渠道、开展关爱保护专项行动、建设关爱留守儿童队伍等措施,为曲靖市妇联建设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提供坚实的后盾。

 

          保山:试点“995妇女儿童之家”

保山市妇联通过“995妇女儿童之家”试点,探索构建立体化儿童保护体系,在解决留守妇女、留守儿童问题方面卓有成效。保山市妇联副主席姚盈红,以《“995”试点探索构建立体化儿童保护体系》为主题,结合保山市实际情况,通过保山市委、市政法委搭建的“995”服务平台,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儿童保护体系。

保山市兰城街道“995儿童之家”成立前,有前期调查和走访调研,系统的建立街道内173名留守儿童的档案卡,为儿童打造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为避免标签化,切实保护留守儿童的隐私权,“995儿童之家”的服务对象是街道范围内的所有儿童,再针对有需要的留守儿童开展个案和小组服务。

 

昭通:“背篓图书馆”关爱山区孩子

昭通市妇联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特色服务---“背篓图书馆”,关注度高且现场气氛相当热烈。大关县何家坡, 一个几乎不通公路车马难以通达的山村,这里山穷地贫,留守儿童多。如何将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山区,如何满足山里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实地查勘,几经商讨后,“背篓图书馆”应运而生,简而言之,就是利用当地最普及的背篓,里面装进山里孩子急需的书籍、书包、文具等,通过肩扛背背的“土办法”,直接送到孩子们手里。就是利用这样的土办法,山里的孩子们闻着书香度过了的“4.24”世界读书日、“六一”国际儿童节。

 

              瑞丽:建设“5点半”课堂

瑞丽市妇女儿童中心社区服务专项项目,以提高随迁子女应对问题的能力、增强随迁子女性健康知识的认知能力以及家庭教育子女能力等己任。

通过建设“5点半”课堂项目,为疏于家长照顾的城市流动儿童提供提供家庭作业辅导、兴趣角、心理疏导、家庭教育主题活动、性健康教育、生活技能等辅导和专项服务,进一步提升孩子们的生活技能、自我观念发展、生活习惯、道德品质培养、社区融入、自信培养等方面的能力。对于不易和难以融入当地社区的部分随迁子女,针对性地开展个案干预,对个别家庭进行辅导,减少个别儿童对社会的不认同感,促进社会和谐。

省妇联船房社区:引入专业团队

船房社区是昆明市流动人口最集中的社区,流动人口7万多,其中流动儿童约占社区总人口10%。省妇联昆明船房社区项目,是在昆明城市流动人口集中、留守儿童较多的船房小区就如何做好留守儿童服务工作,做了深层次探讨和工作分享。

该项目帮助提高儿童发育水平和成长能力,提升家长教育水平,通过社区活动建立家长小组等,帮助弱势家庭建立社区支持网络。项目从社区的抽样调查、家访工作,到样本分析和调查结果出炉,最终将绘本阅读、主题活动等带入社区的实操模式,做了详细解析。该项目更好地促进昆明市船房社区的流动儿童的身心发展,提升了家长的早期教育能力,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西双版纳:民族家庭教育多样性探索

版纳民族家庭教育的多样性探索,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家庭教育的调研,发掘并完整记录少数民族地区的家庭教育文化,因地制宜,在建立样本建立实验基地的基础上,组建村寨家庭教育团队,开展村寨家庭教育骨干参与式培训工作,在培训中不断完善和补充家庭教育手册。

研究分析少数民族家庭教育发展的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思路,在此基础上初步制订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村寨家庭家庭教育的实验性计划。

在傣族、拉祜族、哈尼族村寨建立预实验基地,开展少数民族家庭教育参与式工作,深入村寨开展,开展调研工作,了解来自村寨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儿童生命中的家庭教育经验以及需求。探索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家庭教育的工作模式和方法,并在类似的村寨、地区进行推广。

                  (省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 供稿)

主办单位:云南省妇女联合会
版权所有 (C) 云南省妇女联合会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滇ICP备10201700号-1 云南公安ICP备案号:530112020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