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妇女工作 >>   妇女发展   >> 详细页
西双版纳州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新农村活动有声有色
【信息来源:云南省妇女联合会】   【发布时间:2009-3-2 0:00:00】   【点 击 量:10154】

    编者案:西双版纳州基层妇女组织在省妇联开展的“建设新农村·美化新家园·村容整洁大行动”活动中,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以景洪市嘎洒镇曼掌宰村委会曼丢村妇代小组为例,她们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巧手扮靓傣家寨。经过二年的努力,使曼丢村在全镇的新农村建设中脱颖而出,引起了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参考的模式。

    景洪市嘎洒镇曼掌宰村委会曼丢村民小组位于镇政府西北2公里,交通便利、依山伴水,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保护较好的传统傣民居建筑。该村有87户、424人,其中女性220人、女劳动力165人;拥有水田316亩、人均0.77亩,鱼塘280亩、人均0.68亩,橡胶345亩、人均0.84亩,主要经济来源是橡胶和养鱼。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3200元。

做美化环境的带头人

    曼丢村面对无集体经济、缺地等多方面的困难,克服了“等、靠、要”思想。2006年,在妇女组织的号召下,成立了老、中、青三个年龄阶段的妇女老庚组,在村里掀起了“男女老少齐动手,家家户户都参与”的场面。老年组有19支,自筹资金7万余元,投工投劳修建了2个凉亭和一个水井,大大改善了村民洗菜、洗衣的生活用水,老庚组每隔3天轮流打扫一次凉亭和水井。中年组有9支,筹资了3万元,用于购买栽种椰子苗(78棵)和修建寺庙,负责村道路两旁的绿化和村里垃圾池的清理,把清出的垃圾制作成农家肥,卖给周边农场做橡胶肥料,为“妇女之家”创收。青年组有32支,筹资了3.6万元,投工建盖寨门、搞绿化,每月安排2位妇女轮流负责看管小苗、修剪树枝。曼丢村通过老庚组的合作形式,激发了村民自觉投工投劳投资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情。

做美化家庭的领跑人

    曼丢村传统傣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道路四横八纵、水泥路面平坦干净,四周绿树环抱、庭院花木成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完好、游客络绎不绝。2006年,曼丢村民小组被列为镇级“生态旅游”新农村建设试点后,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多方筹措资金,除争取上级政府拨款和镇政府支持外,还积极动员村民出资投劳,投入85万元,完成了村寨整体建设规划。曼丢村有意识地保留了傣族传统住宅建筑原有的风貌,对村道和污水排放进行了改造,铺设了水泥路面,建造了寨门、凉亭、公厕、垃圾池,并对傣楼内部进行了改造,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卫生间、太阳能、液化灶、家用电器,改掉了以前落后的生活习惯。村妇代小组组织妇女积极开展“美在家庭”活动,从“家”字入手,见空插绿,在房前屋后栽种的花草郁郁葱葱,还组织妇女每周一进行一次环境卫生大扫除。自开展“生态旅游”后,村民投劳7000多人次,清理了长年积累的生产生活垃圾,清除灌木杂草,全面治理了村中的脏乱差,净化了村寨。并将村旁的臭水池改造成池塘,不但形成了一道优美的风景线,还净化了环境,减少了蚊蝇孳生;整个村寨整洁靓丽,井然有序,成为集生态、休闲于一体的绿色村寨。

    曼丢村凭借自己保存完好的傣族村寨,结合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发展了280亩鱼塘,年纯收入60多万元,农户每亩净赚2100元,成为嘎洒镇有名的养鱼专业村,也成为了休闲垂钓的胜地。同时开展了具有浓郁傣乡特色的“傣家乐”旅游新项目。目前,已经有26户参与了“傣家乐”旅游服务,村妇代会积极邀请市职业中学教师、各大酒店主管到村里举办教唱傣族敬酒歌、接待礼仪、农家菜制作、食品卫生知识培训20期,培训妇女1000人次,“傣家乐”每年为农户增收1万元。

做乡风文明的推动者

    曼丢村积极开展“两村、两户”评选工作,把《村规民约》、“两村、两户”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做到家喻户晓。全村87户人家,有57户“十星级文明户”、 八星级以上达到100%,9户“五好文明家庭”,该村连续5年被嘎洒镇授予“遵纪守法模范村”,全村30%的人家被评为“遵纪守法模范户”,60%被评为“遵纪守法户”。2005年曼丢村被评为州级文明村,2007年被确立为州、市妇联新农村“巾帼示范村”,在妇女们的模范行为带动下,全村的集体荣辱观念得到明显增强,村里没有出现早婚早育、儿童辍学和失学的现象。村民家里结婚生育、白红喜事不大操大办、不大吃大喝。村中的妇女组建了妇女文艺队,每年泼水节都受市民宗局邀请参加市里泼水节文艺方队的表演。

(版纳州妇联供稿)

 

主办单位:云南省妇女联合会
版权所有 (C) 云南省妇女联合会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滇ICP备10201700号-1 云南公安ICP备案号:530112020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