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信息快递   >> 详细页
她如春风化雨,暖了贫困户的心!
【信息来源:云南电网、德宏女声】   【发布时间:2020-7-10 14:20:15】   【点 击 量:4001】

  《春风化雨暖人心》讲的就是陈东仙,这位扎根贫困村寨的女驻村队员的故事。
  陈东仙,南方电网云南德宏供电局电力调度中心调度值班员。2019年,主动请缨到陇川县城子镇曼冒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从事扶贫工作。
  生活中的陈东仙,一双大大的眼睛,一头乌黑的长发扎在脑后,说起话来轻声细语,很难让人把这个形象与驻村干部联系在一起,可她却把“扶贫”二字融入了她的血液中,成为了景颇村寨的“知心大姐”。
白加黑 五加二
我们都是“拼命三郎”
  已过不惑之年的陈东仙,依然记得与家人在景颇寨子里快乐而幸福的时光。乡亲们勤劳的身影一直深深烙印在她的脑海里,她常常在想能不能回乡下为想乡亲做点什么。这次的驻村工作,就是最好的机会!
  初到寨子,刚接手工作时,陈东仙发现资料特别多,除了挂钩点每户的基础信息外,还有建档立卡户信息、建房信息、党员信息等。
  为了尽快熟悉工作,她和其他工作队员们一起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情况。她因为能听懂景颇语,很快与群众打成一片,有效的做好了群众、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
  每到一户人家,陈东仙都与他们促膝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对每一户继续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
  由于村民们白天大多外出打工、下地干活,家中时常没人。陈东仙便利用中午、晚上的时间走访农户。
解决贫困户孩子上学问题
她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细致入微是陈东仙身为驻村干部的特长。她用自己女性视角,以心的交流来帮助大家转变观念、树立信心。
  曼冒村行恒坝-孔半兰-39岁。家中有常年瘫痪卧床的公公、多病的婆婆、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以及失去劳动能力的丈夫。孔半兰就是整个家的支柱。
  去年初中毕业的大女儿成了孔半兰心中悬着的大石。由于中考成绩不理想,大女儿一心想要外出打工为家里减轻负担。对大女儿的选择,孔半兰一直发愁。她不知道该让她继续上学还是弃学打工。陈东仙多次到孔半兰家了解情况,帮助分析利弊。通过多方协调争取到了陇川县第二中学与沪滇教育合作的职业教育名额,学习三年后就可以就业。
帮助贫困户树立生活信心
是她最欣慰的时刻
  对陈东仙来说,定期走进贫困户家中开展帮扶慰问活动是家常便饭,每个星期她都要往贫困户家中跑上几趟。
  曼冒村勒通坝贫困户董木便丈夫几个月前脑梗意外死亡,留下两个还未上小学的孩子,全家经济收入仅靠5亩甘蔗。入不敷出,吃饭都是回娘家,两个孩子的生活费都是大哥补助。
  第一次走进董木便家,家里又脏又乱让她大吃一惊。一个小男孩在许久未打扫的院子里乱跑,董木便的精神状态极差,蓬头垢面,说话无精打采。了解情况后的陈东仙立刻回到工作队,向上级汇报情况,帮助董木便申请调整低保,并找到城子镇麻竹厂的厂长,希望厂里能帮忙解决董木便的工作问题。经过她的不懈努力,麻竹厂厂长终于答应招用董木便,并按照60元/天的工资结算,比其他工人高10元/天,早晚还能回家照顾孩子。解决了工作问题,看到了生活希望的董木便像是变了一个人,满脸笑容,人也精神开朗了,家里也收拾的干干净净。
  曼冒村的村民都把陈东仙当做了亲人,任务的艰巨、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和背后的辛酸,让她很少回家,但她却乐观的说:“孩子已经上大学了,父亲也老当益壮不用我照顾,我没什么负担。平时会和家人电话唠家常,报个平安,告诉他们一切都好!”
  陈东仙以她特有的细腻与认真在扶贫“战场”上发挥着独特的魅力。她就像大山里的花朵,明净简洁,初心始终。
  对于这些,陈东仙说“贫困户生活好起来,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编辑:魏咏雪
审核:杜升文

 

主办单位:云南省妇女联合会
版权所有 (C) 云南省妇女联合会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滇ICP备10201700号-1 云南公安ICP备案号:53011202000206